“思維型課堂”引領教育改革!景苑?浙派名師研究院實驗中學開展實踐性研究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2019年發(fā)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幫助各地區(qū)學校穩(wěn)步發(fā)展。景苑·浙派名師研究院實驗中學積極響應《意見》中課堂教學的改革要求,11月13日,景苑中學邀請結對學校教師、全區(qū)各校相關教育開展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會議。
此次研討會第一項,由景苑·浙派名師研究院實驗中學校長章民進行《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思維型課堂教學匯報》。
章校長說到,我校從去年開始定位為遠景教育體系,而遠景教學體系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則是打造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思維型課堂教學。我們所研究的思維型課堂,遵循“學為中心”的理念,充分借助“網絡學習平臺”技術手段,聚焦學生“思維發(fā)展”,達到學生思維的提升。在不斷研究探索中,通過學海合作,發(fā)揮出網絡平臺具有特色的優(yōu)勢,令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讓思維可視化,最終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達成遠景的目標。
在章校長講話后,由景苑中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科目的幾位老師分別帶來精彩的公開展示課堂。此次活動還特別邀請了錢塘新區(qū)教師教育學院陳峰院長、方亞琴主任以及5位杭州市錢塘新區(qū)教研員,共同進行實踐性研究。
伴隨著濃濃的情緒,語文老師鄧永以深情的散文閱讀將大家的思緒帶到了細雨綿綿的昆明雨季。課堂伊始,為快速檢測學生的課前情況,鄧老師當堂展示了學生的預習成果,并讓學生加以講解,通過充分的課文預習,同學對本節(jié)新課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
課堂上,鄧老師為了讓同學對本文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把教學活動與小組合作探究結合起來,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們對某個段落、某句話進行深度賞析,通過不斷地演讀加引導,最終理解作者的情思,以及從容、淡薄的處事態(tài)度。整堂課上,鄧老師以學生為中心,將探究的主動權交于學生,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活動,展現(xiàn)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語文散文課。
在冀鵬燕老師的《朝花夕拾》名著閱讀指導課上,同樣充分展示了語文閱讀課獨有的教學魅力。課上冀老師讓同學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角色閱讀,同學們聲情并茂、極富感染力,使在座聽課老師掌聲不斷。最終學生在冀老師的不斷引領下,積極互動、深度探究,課堂的重難點得以突破。
課堂結束,由杭州市錢塘新區(qū)教研員何志海進行點評。首先,何老師對于錢塘新區(qū)景苑中學基于網絡學習平臺思維型課堂的特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與前瞻性。老師們在熟練使用平板的基礎上,利用豐厚的語文教學經驗,完美地展現(xiàn)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智慧之處。
第一節(jié)英語課由景苑中學老師張冉開啟。張老師運用貼合課堂主題的英語小視頻作為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隨后,以閱讀理解的方式,訓練學生獲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張老師更是在課堂中靈活運用智通云平板涂鴉功能,在學生們理解回答的同時對段落圈點批注,引領學生把握重點。
緊接著,張老師還運用英語形式詮釋課堂主題,讓同學之間在限定時間內帶著問題進行討論,相互提問探索。通過對比不同的含義,將核心概念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英語內容。張老師在最后,將課堂交換給學生,布置有關內容寫作,讓學生結合自身想法進行創(chuàng)作,回歸主題,為本堂課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第二節(jié)英語課由曹涵老師帶來。曹老師非常注重課前預習,采用布置云作業(yè)的形式,收集各個學生的課前情況。通過展示分享課前回答,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學習思維。以基礎知識以及讀音正式開啟課堂,并將核心知識融入到問題中去,引出課堂核心“resolution”的定義。課堂中,曹老師多次開啟同桌對話,在互動情境中,鞏固知識,發(fā)散思維,將課堂推進到高潮。
課堂結束,由杭州市錢塘新區(qū)教研員王磊進行點評。王老師采用了新穎的方式,讓組內老師共同探討本次課程當中的優(yōu)缺點,達到讓全體教師共同進步。隨后,王老師對課程進行分層點評,著重提到關于思維型課堂的建設,為在座的老師們帶來了具有獨到性的解析。
社會組陶以江老師帶來《隋的興亡》一課,為了讓同學快速進入新課,陶老師通過幾張大家熟悉的照片引起學生對新課內容的興趣,并引發(fā)學生對隋朝大運河歷史的思考。為了一睹隋朝大運河的風采,老師布置了一道限時涂鴉題,學生結合課文,盡情地用已有知識,對新課內容加以分析。隨后,老師通過設置驅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在同學對運河知識有了新的理解后,接下來分小組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利弊進行分析,學生沿著老師的思維痕跡進行思考,小組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同學們句句在理,博古通今的發(fā)言,引得陶老師連連稱賞。在整個上課過程中,陶老師不時地利用推送練習以及小調查等功能,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之余,新穎、有趣的作答方式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李建飛老師帶來新課《秦統(tǒng)一中國》,秦老師以一張事先拍好的遠景書院門口小篆字體的圖片,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進入本節(jié)新課內容。課上,李老師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多媒體資源,使學生快速提取史料,并感受到秦統(tǒng)一中國的千古壯舉。最終,結合本課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特點,課堂重難點一一突破。
杭州市錢塘新區(qū)教研員邵鳳仙作為一名執(zhí)教經驗十分豐富的教師,對于景苑中學老師所展現(xiàn)出來的平板智慧課堂非常認可。在課后交流中,邵老師對平板的功能應用進行了更深的交流,云作業(yè)的自動批改以及錯題本自動收錄功能,可以說為老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第一節(jié)數學課由肖柳老師展開。肖老師在課堂一開始就展示出課堂的主題“線段、射線、直線”,讓學生們采用對比的方法比較三個概念不同的屬性。肖老師還特別設置了多個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們不斷探究,深入理解。在課程的末尾,肖老師應用結構梳理,幫助學生們總結反思,并完成學習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分析與反饋。
第二節(jié)數學課《常量與變量》由董玉姣老師帶來。一開始董老師營造情境,巧妙從學生們日常的長跑運動中抓住數學元素。隨后,董老師利用智通云快問快答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獨立自主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董老師利用平板功能,接收學生回答進行互動點評,著重解決學生當中遺留的難點問題。
董老師善于將理論結合實踐來布置相關習題,將學以致用成功融入課堂,最后回歸到今天課堂主題“變量與常量”。
課堂結束,由杭州市錢塘新區(qū)教研員童永芳進行點評。首先,童老師表示今天兩位老師所展示的課堂都非常優(yōu)秀,針對兩位老師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別作了細致入微的點評。課堂中設置情境過程,將問題應用在多個方向,是學生必須經歷的感知過程。
第一節(jié)科學課由何佳娜老師帶來《大氣的壓強》。首先,何老師引入第一個教學情境,通過對比生活中用到吸盤掛鉤,推導出大氣會產生壓強。隨后,以飲料實驗進一步作對比,讓學生進行逐步探究大氣問題。
何老師在平板上布置小測試,學生們答題情況逐一顯示在教師端,有助于教師掌握學情,穩(wěn)步推進課堂教學。何老師繼續(xù)講疑問設置在真實情景中,利用涂鴉功能強調重點,解釋現(xiàn)象,完善本堂課的重點知識內容。何老師這一節(jié)妙趣橫生的課堂,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一步一步接近真實的現(xiàn)象,真正理解所蘊含的本質。
《物質的構成》一課由科學老師曹天驕帶來,課堂通過生活情境引入,激起學生的學習前概念,通過圖片的展示,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物質結構的存在。隨后展開小組討論,在問題鏈的引導下,結合云課堂,充分利用圖片展示、資料呈現(xiàn)、問題引導,配合模擬實驗,不斷提問和總結,最終達成教學目標。課堂最后,老師發(fā)布課堂小測,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對知識進行遷移運用,進一步完成新課內容的學習。
課后,科學學科也帶來了精彩點評,杭州市錢塘新區(qū)教研員姚雪飛老師將章校提出的思維型課堂和智慧教育相結合,認為景苑中學在教育建設方面具有較大成果,并暢談了自己對于景苑特色的平板使用體系的看法。
此次思維型課堂變革研討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了景苑中學在智慧課堂領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執(zhí)教老師精彩紛呈的課堂也為各學科老師深入學習和研究智慧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范本。以“學為中心”,充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的技術手段,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育與教研,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助推學校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